大便培养是做什么检查
大便培养是通过实验室检测粪便样本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用于诊断肠道感染性疾病。常见检测目标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大便培养检查通常需要采集新鲜粪便样本,实验室将样本置于特定培养基中,观察是否有致病微生物生长。细菌性肠道感染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弯曲杆菌等可通过培养明确诊断。病毒性肠炎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需采用抗原检测或分子生物学方法。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原虫、贾第鞭毛虫需结合显微镜检查。部分特殊培养基可检测艰难梭菌等厌氧菌。检查前应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结果准确性。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近期有疫区旅居史或集体发病者,大便培养尤为重要。慢性腹泻患者可能需多次送检以提高检出率。某些病原体培养周期较长,如结核分枝杆菌需数周时间。除培养外,现代实验室常联合使用聚合酶链反应等分子技术提高检测灵敏度。样本采集时应避开尿液污染,使用专用容器及时送检。
进行大便培养检查前3天应停用抗生素及止泻药物,采样时选取黏液脓血部分可提高阳性率。婴幼儿可用直肠拭子取样。检查期间保持正常饮食但避免过量纤维摄入。若结果阳性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针对性治疗,阴性结果但症状持续者需考虑非感染性腹泻可能。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处理粪便后彻底洗手,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避免生食。出现持续腹泻伴发热、血便时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