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什么原因
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由共用餐具、生食污染、口腔传播、免疫力低下、胃黏膜损伤等原因引起。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表现为上腹疼痛、反酸嗳气、食欲减退等症状。
1、共用餐具
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唾液传播,长期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或水杯可能增加感染概率。日常需分餐并使用公筷,餐具定期煮沸消毒。感染者家庭成员建议进行碳13呼气试验筛查。
2、生食污染
食用未彻底清洗的蔬菜水果或未煮熟的肉类可能携带幽门螺杆菌。生冷食物应充分清洗,肉类需加热至75摄氏度以上。生鱼片、醉虾等高风险食物需谨慎食用。
3、口腔传播
口腔中的牙菌斑可能成为幽门螺杆菌储存场所,通过接吻或母婴喂食传播。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抑菌牙膏,定期洗牙可降低传播风险。婴幼儿避免口对口喂食。
4、免疫力低下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患者等群体更易感染。这类人群出现胃部不适时应及时检测,可遵医嘱使用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拉霉素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根治治疗。
5、胃黏膜损伤
长期饮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导致胃黏膜屏障破坏,增加感染概率。需戒酒并规范用药,感染者可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铋钾颗粒、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联合治疗。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实行分餐制。感染者治疗期间应忌辛辣刺激食物,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根治治疗后需间隔4周复查碳13呼气试验,家庭成员建议同步筛查。日常可适量食用西蓝花、紫甘蓝等富含萝卜硫素的蔬菜,有助于抑制幽门螺杆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