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做什么检查
骨质疏松通常需要做骨密度检查、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骨转换标志物检测、定量超声检查等。骨质疏松可能与年龄增长、激素水平变化、营养缺乏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骨密度检查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通过测量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值评估骨质流失程度。该检查无创且辐射量低,结果以T值和Z值表示,T值低于-2.5可确诊骨质疏松。
2、X线检查
普通X线片可观察骨小梁结构变化,但灵敏度较低,通常用于发现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并发症。胸腰椎侧位片能显示椎体变形、双凹征等典型改变,适用于中晚期骨质疏松筛查。
3、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检测,可排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继发性骨质疏松。25羟维生素D检测能评估维生素D营养状态,指导补充治疗方案的制定。
4、骨转换标志物检测
通过测定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骨钙素等标志物,反映骨吸收和骨形成活性。该检查有助于判断骨质疏松进展速度,监测抗骨吸收药物的治疗效果。
5、定量超声检查
通过跟骨超声测量声波传导速度,间接评估骨密度和骨强度。该方法便携且无辐射,适用于社区筛查,但精确度低于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
确诊骨质疏松后需保证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元素和400-800国际单位维生素D,适量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钙食物。建议进行快走、太极等负重运动,避免吸烟酗酒,居家环境需做好防跌倒措施,使用浴室防滑垫、安装扶手等。定期复查骨密度,遵医嘱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或甲状旁腺素类似物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