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疼按哪个穴位可以缓解
胃肠减压需注意操作规范、适应症选择和术后护理,主要涉及减压管固定、引流液观察、口腔护理、活动限制和并发症预防等方面。
1、减压管固定
妥善固定鼻胃管或口胃管是防止脱管的关键。使用医用胶布将导管固定在鼻翼或面颊,避免牵拉扭曲。每4小时检查一次固定情况,导管外露长度需标记记录。躁动患者可考虑使用约束带,但须注意肢体血液循环。导管移位可能导致误吸或减压失败,发现异常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处理。
2、引流液观察
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是评估病情的重要依据。正常胃液为清亮淡黄色,若出现咖啡渣样物提示上消化道出血,胆汁样液体可能存在肠梗阻。每小时引流量超过200毫升需警惕胃潴留。引流袋应低于胃部平面,避免逆流感染。突然停止引流需检查导管是否堵塞,禁止擅自冲洗管道。
3、口腔护理
长期置管会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和口腔菌群失衡。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3次,唇部涂抹润唇膏防止干裂。清醒患者可含漱氯己定漱口水减少感染风险。出现口腔溃疡时可局部喷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鼻腔置管者需定期滴注灭菌石蜡油润滑鼻黏膜。
4、活动限制
减压期间需保持半卧位减少反流风险,床头抬高30度以上。避免突然翻身或剧烈咳嗽导致腹压增高。下床活动时需夹闭引流管并由护理人员协助,防止导管脱出。胃肠蠕动恢复前禁食禁水,可通过含服冰块缓解口渴。术后48小时内禁止使用镇静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变化。
5、并发症预防
鼻咽部损伤表现为局部疼痛出血,可改用更细软的硅胶管。电解质紊乱常见低钾低氯性碱中毒,需定期监测血生化指标。误吸性肺炎多发生于意识障碍患者,需加强吸痰和体位管理。罕见但严重的食管穿孔需立即终止减压并影像学检查。出现持续性腹痛或呕血提示需紧急医疗干预。
胃肠减压期间应保持病室环境清洁,每日更换引流装置。注意观察腹部体征变化,肠鸣音恢复后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减压超过72小时需评估导管必要性,长期置管可能增加鼻窦炎风险。出院后短期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胃功能。出现发热、腹胀加重或引流液异常需及时返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