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做心脏造影检查
心脏造影检查通常在疑似冠心病、不明原因胸痛、心肌梗死后评估、心脏手术前检查及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等情况下进行。
心脏造影检查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适用于多种情况。当患者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如活动后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且心电图或运动负荷试验提示心肌缺血时,医生会建议进行心脏造影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于突发剧烈胸痛伴大汗、濒死感,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或心肌酶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造影能快速定位堵塞血管并指导支架植入。部分患者存在长期不明原因胸痛,其他检查无法确诊时,心脏造影可排除或确认冠状动脉狭窄。心脏外科手术前,如瓣膜置换或搭桥手术,需通过造影全面评估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特别是复杂畸形合并心肌缺血症状者,造影能清晰显示心脏血管异常。
心脏造影还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如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搭桥血管通畅度等。部分心律失常患者,若怀疑由冠状动脉缺血引起,也可能需要造影检查。对于高风险职业人群,如飞行员、运动员等,出现可疑心脏症状时,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某些非心脏手术前,如大血管手术或器官移植,若患者存在多项冠心病危险因素,医生可能建议预防性心脏造影评估手术风险。
心脏造影属于有创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检查前应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评估出血风险及造影剂耐受性。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糖尿病患者应暂停二甲双胍类药物。检查后需卧床休息,穿刺部位加压包扎,观察有无出血或血肿。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监测尿量及肾功能。术后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日常需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规律锻炼、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若出现穿刺处肿胀疼痛、发热、心悸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