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是怎么来的
慢性鼻炎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刺激、感染、鼻腔结构异常、免疫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部分慢性鼻炎患者存在家族聚集倾向,可能与特定基因变异导致鼻黏膜易感性增加有关。这类患者通常自幼出现反复鼻塞、流涕等症状,建议家长注意室内湿度控制并减少过敏原接触。
2、环境刺激
长期暴露于粉尘、甲醛等刺激性气体或干燥空气中,可能损伤鼻黏膜纤毛功能。表现为持续性鼻痒、打喷嚏,需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并佩戴口罩防护。
3、感染因素
急性鼻炎未彻底治愈可能转为慢性,常见病原体包括鼻病毒、链球菌等。伴随黄绿色脓涕时,可遵医嘱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鼻渊舒口服液、克拉霉素分散片等药物。
4、鼻腔结构异常
鼻中隔偏曲或下鼻甲肥大可能阻碍鼻腔通气,导致黏膜长期充血。这类患者常有交替性鼻塞,严重时需考虑鼻内镜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5、免疫功能紊乱
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花粉、尘螨后,IgE介导的炎症反应可发展为慢性鼻炎。表现为阵发性喷嚏,建议检测过敏原并配合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
慢性鼻炎患者日常应保持鼻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避免用力擤鼻。冬季注意保暖并佩戴口罩,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头痛、嗅觉减退等情况,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