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前会有多不舒服
心脏骤停前可能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头晕目眩、意识模糊等不适症状。心脏骤停通常由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脏结构异常、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1、胸闷
心脏骤停前常出现持续或阵发性的胸闷感,可能伴随压迫感或紧缩感。这种症状多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关,常见于急性心肌缺血发作。患者可能同时出现冷汗、面色苍白等表现。建议立即停止活动并保持安静,必要时使用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
2、胸痛
剧烈胸痛是心脏骤停前典型预警信号,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背部或下颌。胸痛可能由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危急情况导致。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撕裂样,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需高度警惕。此时应保持平卧位,避免移动,等待急救人员处理。
3、呼吸困难
突发呼吸困难可能预示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常见于急性心力衰竭或肺栓塞。患者呼吸频率加快,可能出现端坐呼吸、口唇发绀等症状。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吸氧并保持半卧位,避免平卧加重呼吸困难。
4、头晕目眩
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时,脑供血不足会导致突发头晕、视物旋转甚至晕厥。可能伴随心悸、脉搏紊乱等症状。这类情况需立即心电监护,必要时进行电复律治疗。患者应保持安静避免跌倒受伤。
5、意识模糊
进行性意识障碍是心脏骤停前的重要征兆,表现为反应迟钝、言语混乱或嗜睡。可能由严重低血压、脑灌注不足引起。此时需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准备心肺复苏设备。患者头部应保持侧位防止误吸。
预防心脏骤停需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检查,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出现不明原因胸痛、气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学习基本心肺复苏技能有助于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的高危人群需注意药物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