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反流怎么得病
心脏瓣膜反流可能由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瓣膜畸形、心肌梗死、退行性瓣膜病变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心悸、气促、乏力、胸痛、水肿等症状。
1、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是心脏瓣膜反流的常见原因,主要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链球菌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心脏瓣膜,导致瓣膜增厚、粘连,最终影响瓣膜闭合功能。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疼痛、环形红斑等风湿热表现。治疗需长期使用苄星青霉素注射液预防复发,严重者需行二尖瓣置换术。
2、感染性心内膜炎
细菌通过血液感染心脏瓣膜,常见病原体包括草绿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在瓣膜表面形成赘生物,破坏瓣膜结构。患者常有发热、皮肤瘀点、杵状指等表现。治疗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严重瓣膜损毁需手术修复。
3、先天性瓣膜畸形
胚胎发育异常导致二尖瓣脱垂、主动脉瓣二叶畸形等结构缺陷。这类患者年轻时可能无症状,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反流。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轻度反流可观察,重度需行瓣膜成形术,儿童患者可使用地高辛口服溶液改善心功能。
4、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阻塞导致乳头肌缺血坏死,使二尖瓣失去支撑力。急性心梗后突发呼吸困难是典型表现。治疗需紧急血运重建,使用硝酸甘油注射液缓解症状,后期可能需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
5、退行性瓣膜病变
年龄增长导致瓣膜钙化、黏液样变性,多见于主动脉瓣。病程进展缓慢,早期可无症状。控制高血压是关键,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终末期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荷。
心脏瓣膜反流患者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监测病情进展。饮食应低盐低脂,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避免吸烟饮酒,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根据心功能分级选择适宜运动,如心功能Ⅱ级者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活动,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静息心率+20次/分。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加重时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