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和器质性心脏病的区别
功能性和器质性心脏病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存在心脏结构异常,功能性心脏病通常无器质性病变,而器质性心脏病存在明确的心脏结构或功能损害。
功能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等症状,但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未发现心脏结构异常。这类疾病多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理因素或内分泌失调有关,常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β受体高敏综合征等。治疗以调节生活方式、心理干预和药物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率,或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缓解焦虑。
器质性心脏病则存在心肌、瓣膜、冠状动脉等结构的病理改变,如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患者除症状外,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心肌坏死、瓣膜狭窄等客观证据。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冠心病患者需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严重瓣膜病变可能需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这类疾病预后与病变程度相关,需长期随访。
无论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脏病,均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功能性心脏病患者可尝试冥想、瑜伽等放松训练,器质性疾病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心脏功能。若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呼吸困难等急症表现,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