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药物性食道炎
药物性食道炎可通过调整用药方式、药物治疗、内镜治疗等方式干预,通常由药物局部刺激、服药姿势不当等因素引起。
1、调整用药方式
避免卧位服药,服药时保持直立姿势并用200毫升以上温水送服。片剂或胶囊可掰开分次服用,服药后30分钟内避免平卧。阿司匹林肠溶片、多西环素片等易损伤食道的药物需特别注意。
2、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可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药物对食道黏膜的化学刺激。兰索拉唑肠溶片能促进黏膜修复,适用于伴有反酸烧心症状者。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起效较快,对夜间症状控制效果较好。
3、黏膜保护剂
硫糖铝混悬凝胶可在溃疡面形成保护膜,减少药物直接接触。铝碳酸镁咀嚼片能中和胃酸并吸附胆汁,适合合并胆汁反流者。枸橼酸铋钾颗粒具有收敛作用,可加速糜烂愈合。
4、促胃肠动力药
多潘立酮片通过增强食管蠕动帮助清除残留药物。莫沙必利分散片能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预防胃内容物反流。伊托必利片对药物引起的食管痉挛有缓解作用。
5、内镜治疗
严重溃疡出血需行内镜下止血术,如氩离子凝固术或钛夹夹闭。食管狭窄者可进行球囊扩张术,术后需配合抑酸治疗。深大溃疡可能需放置食管支架防止穿孔。
治疗期间选择流质或软食,避免辛辣、过热食物刺激食道。餐后保持直立位1小时,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定期复查胃镜评估黏膜修复情况,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需监测食管损伤。出现吞咽疼痛加重或呕血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