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多了吐了怎么办
宝宝吃多了吐了可通过调整饮食、少量多次喂食、腹部按摩、保持直立体位、观察症状等方式缓解。呕吐通常由喂养不当、胃肠功能紊乱、食物过敏、急性胃肠炎、胃食管反流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暂停固体食物摄入,给予清淡流质饮食如米汤或稀释后的苹果汁。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刺激胃肠黏膜。母乳喂养的宝宝可继续哺乳但需减少单次哺乳量。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稀释奶粉浓度,待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正常喂养。
2、少量多次喂食
将日常喂养量分为8-10次给予,每次间隔30-40分钟。使用小勺或滴管缓慢喂食,防止快速吞咽加重呕吐。喂食后保持宝宝上半身抬高30度体位15分钟。记录每次进食量与呕吐物性状,便于医生评估病情。
3、腹部按摩
家长洗净双手后顺时针轻柔按摩宝宝脐周,每次5-10分钟每日3次。按摩力度以手指按压腹部出现浅凹为宜,可配合婴儿润肤油减少摩擦。注意避开刚进食后的时段,按摩过程中出现哭闹需立即停止。
4、保持直立体位
喂食后竖抱20-30分钟,头部垫高15度角睡眠。使用前背式婴儿背带可维持稳定体位。避免喂食后立即更换尿布或进行剧烈活动。早产儿或肌张力低下者需特别注意体位管理,必要时使用防吐奶斜坡垫。
5、观察症状
家长需监测呕吐频率、是否含血丝或胆汁、尿量及精神状态。出现喷射性呕吐、嗜睡、囟门凸起、腹胀拒按等症状时立即就医。反复呕吐超过8小时或伴有38度以上发热需排查急性胃肠炎、肠梗阻等疾病。
家长应准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每次呕吐后补充5-10毫升电解质溶液。保持环境温度适宜,及时更换污秽衣物防止皮肤刺激。记录24小时出入量,避免使用止吐药物。如48小时内无改善或出现血便、抽搐等症状需急诊处理,完善便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日常喂养需定时定量,引入辅食阶段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