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赤的常见用法有哪些
白赤通常是指白赤散,属于外用中成药,常见用法包括外敷患处、调敷穴位、配合物理治疗等。白赤散主要由白芷、赤芍等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跌打损伤、关节肿痛等症状。
1、外敷患处
将白赤散粉末用温水或黄酒调成糊状,均匀涂抹于纱布上,直接敷于疼痛或肿胀部位。适用于急性软组织挫伤、局部淤血肿胀等情况,每日更换1-2次。皮肤破损或过敏者禁用,敷药后出现灼热感应立即停用并用清水冲洗。
2、调敷穴位
取适量药粉与生姜汁调和,敷于特定穴位如阿是穴、阳陵泉等,通过经络传导增强药效。常用于慢性筋骨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的辅助治疗,每次保留4-6小时。孕妇及阴虚火旺者慎用,敷贴期间避免受凉。
3、配合物理治疗
在红外线照射、艾灸或拔罐等物理疗法前使用,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和药物渗透。适用于陈旧性损伤、寒湿痹痛,先用白赤散外敷再行理疗,温度控制在40-45℃为宜。治疗过程中出现皮肤发红瘙痒需中断操作。
4、联合其他药物
与三七粉、红花油等活血药物交替使用,可加强消肿效果。用于重度淤血时,建议白天使用白赤散外敷,夜间改用膏药贴敷。两种药物间隔2小时以上,避免成分相互作用。糖尿病患者需谨慎联合用药。
5、特殊部位用法
针对面部或关节等特殊部位,可将药粉与蜂蜜调制成膏体,减少皮肤刺激。颞颌关节紊乱时可薄涂于患处,配合轻柔按摩。眼周、黏膜等敏感区域禁止使用,用药后避免阳光直射以防色素沉着。
使用白赤散期间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接触生冷油腻食物。若症状持续3天无缓解或出现皮疹、水疱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用并就医。贮藏时需密封防潮,置于儿童无法触及处。外伤出血或感染化脓者须在医生指导下配合抗生素治疗,不可自行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