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乳头上长了小肉粒怎么治
女性乳头上长小肉粒可能与乳头状瘤、皮脂腺囊肿、湿疹、寻常疣或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等疾病有关,可通过药物涂抹、激光治疗或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乳头状瘤
乳头状瘤是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增生,表现为乳头表面单发或多发的柔软小突起,可能伴随淡黄色溢液。确诊需通过乳腺超声或乳管镜检查,治疗可选用乳癖消片、红金消结胶囊等中成药调节内分泌,较大病灶需行乳管镜下切除术。
2、皮脂腺囊肿
因毛囊堵塞导致皮脂潴留形成囊肿,触诊为边界清晰的圆形结节,继发感染时会出现红肿疼痛。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已化脓者需切开引流,顽固性囊肿建议二氧化碳激光气化治疗。
3、湿疹
乳头及乳晕区出现红色丘疹伴渗出和瘙痒,多与过敏或摩擦刺激有关。需避免抓挠并保持局部干燥,急性期可用硼酸溶液湿敷,慢性湿疹可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哺乳期女性应选择吡美莫司乳膏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4、寻常疣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角质增生性病变,表面粗糙呈菜花状。可局部应用咪喹莫特乳膏刺激免疫清除病毒,或采用液氮冷冻治疗破坏疣体,顽固病例可配合口服转移因子胶囊增强免疫力。
5、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表现为血性乳头溢液伴乳晕区肿块,有恶变风险。需通过乳腺钼靶和病理活检鉴别,确诊后应行病变导管区段切除术,术后定期复查乳腺超声。
日常应注意选择透气棉质内衣避免摩擦刺激,哺乳期女性需保持乳头清洁干燥,洗澡时避免用力搓揉患处。发现乳头形态改变、溢液或疼痛持续加重时,应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禁止自行挑破或挤压病灶。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E有助于皮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