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病理学特点
肺癌的病理学特点主要包括组织学分类、生长方式、分化程度、转移途径及分子特征等方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分类,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又可细分为腺癌、鳞状细胞癌、大细胞癌等亚型。
1、组织学分类
肺癌的组织学分类是病理诊断的核心。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15%,细胞体积小,胞质少,核染色深,生长迅速且早期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最常见,约占40%,多发生于肺外周,常表现为腺泡状或乳头状结构;鳞状细胞癌约占30%,多位于中央气道,可见角化珠或细胞间桥;大细胞癌分化差,缺乏特异性结构,诊断需排除其他类型。
2、生长方式
肺癌的生长方式与预后密切相关。中央型肺癌多沿支气管壁浸润生长,易导致管腔狭窄;周围型肺癌常形成孤立性结节,边界可清晰或模糊。部分腺癌表现为贴壁样生长,肿瘤细胞沿肺泡壁扩散,早期易被误诊为炎症。小细胞肺癌呈弥漫性浸润,常包绕血管形成套袖样结构。
3、分化程度
病理分级依据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的相似程度。高分化肺癌保留原有组织结构特征,如腺癌形成完整腺腔,鳞癌产生明显角化;中分化肿瘤部分保留特征;低分化或未分化癌细胞异型性显著,核分裂象多见。小细胞肺癌均属低分化,增殖指数高,Ki-67标记常超过50%。
4、转移途径
肺癌转移具有器官选择性倾向。淋巴转移最早发生于肺门淋巴结,继而向纵隔、锁骨上淋巴结扩散。血行转移至肾上腺、脑、骨和肝脏多见,腺癌易转移至中枢神经系统。小细胞肺癌早期即可发生隐匿性远处转移,部分病例确诊时已属广泛期。
5、分子特征
分子病理学改变是靶向治疗的基础。肺腺癌常见EGFR突变、ALK融合、ROS1重排等驱动基因异常;鳞癌多伴FGFR1扩增、PIK3CA突变;小细胞肺癌普遍存在TP53和RB1基因失活。PD-L1表达水平与免疫治疗疗效相关,检测这些标志物对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
肺癌患者应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尤其长期吸烟或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确诊后需结合病理类型和分期制定治疗方案,戒烟可显著改善预后。治疗期间需加强营养支持,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保持适度运动以增强免疫功能,同时注意心理调适,积极配合多学科综合治疗。
相关推荐
02:22
02:03
02:03
02:30
0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