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坏疽的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坏疽的症状主要有足部溃疡、皮肤发黑坏死、局部疼痛、感染性渗出、肢体感觉异常等。糖尿病坏疽是糖尿病足严重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处理。
1、足部溃疡
早期表现为足底或趾间出现难以愈合的小溃疡,创面边缘清晰但基底较深,可能伴有少量渗液。溃疡多因长期高血糖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闭塞,使局部组织修复能力下降。需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并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药物促进愈合。
2、皮肤发黑坏死
进展期可见足趾或足跟部皮肤呈紫黑色,触摸有皮革样硬度,提示组织缺血坏死。这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流灌注不足有关。此时需血管外科评估是否需行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同时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改善微循环。
3、局部疼痛
部分患者会出现静息痛或夜间加重的刺痛感,尤其在足趾末端明显。疼痛可能由缺血性神经炎或合并骨髓炎引起。可遵医嘱服用加巴喷丁胶囊缓解神经痛,若存在感染需联用头孢呋辛酯片抗炎。
4、感染性渗出
坏疽区域可能出现黄色脓性分泌物,伴有腐臭味,提示合并细菌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菌。需取分泌物培养后选用敏感抗生素,如盐酸莫西沙星片,严重者需静脉输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5、肢体感觉异常
患者常主诉足部麻木、蚁走感或温度觉减退,这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长期未控制的高血糖会损伤神经纤维髓鞘。可检测神经传导速度确诊,并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治疗。
糖尿病坏疽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值,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袜和宽松软底鞋,避免赤足行走。定期检查足部皮肤状况,发现微小破损立即消毒处理。饮食上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促进创面修复。建议每3个月到内分泌科和血管外科联合随访,评估下肢血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