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名词解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与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改变包括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和肺气肿,可分为慢性支气管炎型和肺气肿型两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长期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导致气道纤毛功能受损、杯状细胞增生和黏液分泌增多。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暴露、室内外空气污染也是重要诱因。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典型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和活动后气促。早期症状可能仅为晨起咳嗽和少量白色黏液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持续性咳嗽、脓性痰和呼吸困难。急性加重期症状明显加重,常由呼吸道感染诱发。体格检查可见桶状胸、呼吸音减弱等体征。肺功能检查显示持续性气流受限是诊断的关键依据,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降低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包括稳定期管理和急性加重期处理。稳定期治疗以支气管扩张剂为主,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异丙托溴铵喷雾剂等,中重度患者可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急性加重期需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全身糖皮质激素和氧疗。所有患者都应接受戒烟干预和肺康复训练。预防措施包括避免危险因素暴露、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等。疾病晚期可能出现呼吸衰竭、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流通。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日常可进行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选择步行、太极拳等适度运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定期随访肺功能,遵医嘱规范用药,出现症状加重及时就医。通过综合管理可有效控制症状,延缓肺功能下降,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