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的后遗症有哪些
剖宫产可能遗留的后遗症主要有切口感染、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瘢痕妊娠、腹壁切口疝等。多数后遗症与手术操作、个体恢复差异及术后护理有关,需结合具体症状评估干预措施。
1、切口感染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多由细菌侵入手术创面引起,常见于术后3-7天,表现为切口红肿、渗液或发热。轻度感染可通过碘伏消毒联合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控制,严重化脓需切开引流。糖尿病患者或肥胖人群感染概率较高,术后需加强切口换药监测。
2、盆腔粘连
手术创伤可能导致盆腔组织异常黏连,引发慢性下腹痛或二次不孕。粘连程度较轻时可通过腹腔镜松解术治疗,重度粘连可能需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等防粘连材料。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降低粘连风险。
3、子宫内膜异位症
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细胞可能种植于腹壁切口,形成周期性疼痛的包块。确诊需依靠超声检查,治疗选用地诺孕素片等药物抑制月经来潮,或行病灶切除术。该症状常于术后1-3年显现。
4、瘢痕妊娠
胚胎着床于子宫切口瘢痕处属于高危妊娠,可能引发大出血。早期经阴道超声可诊断,需采用甲氨蝶呤注射液杀胚或子宫动脉栓塞术终止妊娠。有剖宫产史者再次怀孕时应尽早进行孕囊定位检查。
5、腹壁切口疝
腹肌层愈合不良导致内脏膨出,表现为站立时切口处包块突出。小疝气可使用腹带压迫,缺损超过2厘米需用聚丙烯补片行疝修补术。术后三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可有效预防发生。
剖宫产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术后6周内避免盆浴和剧烈运动。出现异常腹痛、发热或切口渗液需及时复查。日常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定期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核心肌群功能。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影响新生儿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