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需要做骨髓穿刺
骨髓穿刺通常适用于疑似血液系统疾病、不明原因发热、肿瘤骨髓转移等患者,主要有血液病诊断、感染性疾病排查、肿瘤分期评估、遗传代谢病筛查、造血功能监测等需求。
1、血液病诊断
骨髓穿刺是诊断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疾病的金标准。通过观察骨髓细胞形态、比例及染色体异常,可明确疾病类型。例如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可见原始细胞显著增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则表现为骨髓造血组织减少。
2、感染性疾病排查
长期不明原因发热患者需通过骨髓培养检测布鲁氏菌、结核杆菌等特殊病原体。骨髓中巨噬细胞吞噬现象或肉芽肿形成可能提示黑热病、组织胞浆菌病等感染,这类疾病常规血培养阳性率较低。
3、肿瘤分期评估
淋巴瘤、乳腺癌等实体肿瘤患者需通过骨髓活检判断是否存在骨髓转移。肿瘤细胞浸润可导致血小板减少、骨痛等症状,骨髓中发现簇状排列的异型细胞有助于临床分期。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早期即可发生骨髓转移。
4、遗传代谢病筛查
戈谢病、尼曼匹克病等遗传性溶酶体贮积症需骨髓检查发现特征性贮积细胞。这类患者常表现为肝脾肿大、生长发育迟缓,骨髓涂片可见泡沫样组织细胞或海蓝组织细胞,需结合酶学检测确诊。
5、造血功能监测
接受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需定期骨髓穿刺评估治疗效果。通过观察造血细胞恢复情况、微小残留病灶等指标调整治疗方案。移植后嵌合状态分析也依赖骨髓细胞遗传学检测。
骨髓穿刺后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血。术后3天内观察有无发热、持续疼痛等感染迹象。日常注意补充富含铁元素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等,促进造血功能恢复。贫血患者可适当增加菠菜、红枣等含铁丰富食物的摄入,但遗传代谢病患者需严格遵循特殊饮食指导。所有患者均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和骨髓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