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和牙龈癌的区别
牙周炎是牙龈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牙龈癌是发生在牙龈黏膜的恶性肿瘤,两者在病因、症状及治疗上存在本质区别。
牙周炎主要由牙菌斑中的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槽骨吸收,严重时可导致牙齿松动。病程进展缓慢,通过洁治、刮治等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控制。牙龈癌早期可能表现为牙龈溃疡、肿块或异常增生,病灶质地硬且易出血,可能伴随颌骨破坏和淋巴结转移。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化疗。
牙周炎的疼痛多为钝痛或咀嚼不适,牙龈癌的疼痛呈持续性且可能放射至耳颞部。牙周炎患者口腔卫生普遍较差,牙龈癌患者可能无明确口腔卫生诱因。影像学检查中,牙周炎显示牙槽骨水平吸收,牙龈癌则可见骨质不规则破坏。牙周炎治疗后预后良好,牙龈癌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
日常应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进行牙周检查,发现牙龈异常增生或经久不愈的溃疡应及时就诊。戒烟限酒可降低牙龈癌风险,牙周炎患者需每3-6个月进行专业洁治。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线清洁牙齿邻面,避免过硬食物刺激牙龈。出现牙齿松动伴牙龈出血时,需鉴别是否由肿瘤引起,切勿自行长期服用消炎药物掩盖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