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怎样做康复锻炼
骨折后康复锻炼需根据恢复阶段循序渐进,主要包括早期肌肉收缩训练、中期关节活动度恢复、后期负重功能重建三个阶段。
1、早期肌肉训练
骨折固定后1-2周内以等长收缩为主,如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股四头肌静力收缩防止肌肉萎缩。每日重复进行3-4组,每组15-20次,动作需缓慢持续,避免牵拉骨折部位。此阶段禁止关节活动以防移位。
2、中期关节活动
骨折初步愈合后约3-6周开始被动关节活动,如肩关节钟摆运动、膝关节CPM机辅助训练。活动范围从15度逐步增加至90度,每日2次,每次10分钟。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出现疼痛立即停止。
3、后期负重训练
骨痂形成后6-8周进行部分负重练习,下肢骨折可使用助行器完成重心转移训练,上肢骨折通过握力球增强抓握力。每周增加10%负重,8-12周后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训练前后需冰敷15分钟预防肿胀。
4、平衡协调恢复
骨折愈合稳固后3个月以上进行单腿站立、平衡垫训练改善本体感觉,配合弹力带抗阻练习增强肌肉协调性。每次训练包含3种不同难度动作,每种持续30秒,组间休息1分钟。
5、功能重建训练
针对特定功能需求设计专项练习,如踝骨折后台阶训练恢复蹬踏力,桡骨骨折后旋前旋后练习重建旋转功能。使用6-12周逐步恢复运动能力,期间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情况。
康复期间需保证每日500mg钙质和800IU维生素D摄入,多食用牛奶、深绿色蔬菜及三文鱼等富含营养素食物。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水肿,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愈合。每周进行2-3次健侧肢体力量训练维持全身机能,所有锻炼计划需经主治医师和康复治疗师联合评估后执行,出现异常疼痛或肿胀需立即暂停训练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