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脂溢性皮炎的怎么治疗
婴儿脂溢性皮炎可通过日常清洁护理、外用药物、保湿修复、调整喂养方式、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婴儿脂溢性皮炎通常由皮脂分泌过多、马拉色菌感染、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遗传因素、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
1、日常清洁护理
使用温和无刺激的婴儿专用沐浴露清洁皮肤,水温控制在37-40摄氏度,避免过度揉搓。头皮乳痂可用婴儿油软化后轻柔去除,每日清洁1-2次。注意保持皮肤干爽,选择纯棉透气衣物,避免汗液刺激。
2、外用药物
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酮康唑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药物。氢化可的松乳膏适用于炎症明显处,酮康唑乳膏针对马拉色菌感染,他克莫司软膏用于顽固性皮损。药物需薄涂于患处,避免接触眼口鼻。
3、保湿修复
选用含神经酰胺、角鲨烷的婴儿润肤霜,每日涂抹3-5次。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效果最佳,可修复受损皮肤屏障。避免使用含香精、酒精的护肤品,防止刺激加重皮炎。
4、调整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母亲需减少高脂高糖饮食,避免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皮脂分泌。配方奶喂养可尝试低敏配方,补充维生素B族。添加辅食后注意排查鸡蛋、牛奶等易致敏食物。
5、就医治疗
若出现皮肤破溃渗液、发热、皮疹扩散等情况,需及时就诊。医生可能开具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糖浆,或进行细菌培养指导用药。严重者需排除特应性皮炎等疾病。
保持婴儿居住环境湿度在50%-60%,定期更换寝具并阳光暴晒。避免使用碱性肥皂及过热洗澡水,哺乳期母亲可适当补充亚麻籽油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观察皮疹变化,若持续不愈或加重,应及时至儿科或皮肤科复诊,切勿自行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日常可做轻柔抚触促进皮肤血液循环,但避免抓挠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