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脚起泡怎么回事
糖尿病脚起泡可能与血糖控制不佳、周围神经病变、局部感染、血液循环障碍、足部受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水疱、红肿、疼痛等症状。可通过控制血糖、局部清创、抗感染治疗、改善循环、减压护理等方式干预。
1、血糖控制不佳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皮肤屏障功能,导致角质层脆弱易破。高血糖环境也利于细菌滋生,增加感染风险。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二甲双胍片等降糖药物,配合低GI饮食管理。
2、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会使足部感觉减退,患者对摩擦、高温等刺激不敏感,易形成水疱而不自知。表现为足底麻木、刺痛感。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修复神经,配合维生素B12片营养神经。
3、局部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破损皮肤后,可能引发脓疱或蜂窝织炎。伴随红肿热痛、渗液等症状。需进行创面细菌培养,根据结果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或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
4、血液循环障碍
糖尿病血管病变导致足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易破溃。表现为皮肤发紫、温度降低。可使用贝前列素钠片改善微循环,严重者需血管介入治疗。日常避免久坐久站,抬高下肢促进回流。
5、足部受压
不合脚鞋袜的反复摩擦、长时间行走等机械刺激会直接导致水疱。建议选择透气棉袜及定制减压鞋,使用硅胶足垫分散压力。已形成水疱者需无菌抽液,保留疱皮保护创面。
糖尿病患者需每日检查足部,使用中性肥皂清洗后彻底擦干,尤其注意趾缝清洁。修剪指甲应平直避免嵌甲,发现皮肤破损立即消毒处理。控制每日步数在合理范围,避免赤足行走。秋冬季节注意足部保暖但禁用热水袋,定期进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戒烟限酒以维持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