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气管异物的急救方法
小儿气管异物可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拍背法、胸部冲击法、人工呼吸、紧急就医等方式处理。气管异物通常由误吞小玩具、进食过快、哭闹时进食、口腔发育不全、家长看护疏忽等原因引起。
1、海姆立克急救法
适用于1岁以上意识清醒的儿童。施救者从背后环抱患儿腰部,一手握拳抵住其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5次。该方法通过增加腹腔压力推动膈肌上移,促使肺部气体冲出异物。操作时需保持患儿头部低于胸部,避免异物深入。若患儿出现面色青紫或昏迷,须立即改用其他方法。
2、拍背法
适用于1岁以下婴儿。将婴儿面部朝下置于前臂,头部低于躯干,用手支撑其下颌。用另一手掌根部在肩胛骨连线中点快速拍击5次,利用震动和重力使异物松动。拍击后检查口腔,可见异物时用食指侧边勾出。不可用手指盲目掏挖,防止将异物推入更深。若无效需交替进行5次胸部按压,位置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
3、胸部冲击法
用于肥胖或孕妇等不适用腹部冲击的情况。施救者跪于患儿背后,双臂从其腋下穿过环抱胸部,一手握拳置于胸骨下半段,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后冲击。冲击力度需控制避免肋骨骨折。该方法通过改变胸腔容积产生气流,对扁平状异物如硬币效果较好。每轮冲击后检查口腔,重复操作直至异物排出或患儿失去反应。
4、人工呼吸
当患儿意识丧失时立即实施。开放气道后捏住鼻子,对婴儿采用口鼻覆盖法,对儿童采用口对口法,每次吹气1秒观察胸廓起伏。若胸廓无起伏需重新调整头部位置再尝试。人工呼吸可维持氧供争取抢救时间,但需与胸外按压交替进行,比例婴儿为30:2,儿童为15:2。持续至专业救护到达或异物排出。
5、紧急就医
任何急救措施实施后均需送医检查。气管异物可能导致黏膜损伤、继发感染或迟发性水肿。医生会通过喉镜、支气管镜或影像学定位异物,使用异物钳、负压吸引或手术取出。严重者需气管切开建立呼吸通道。就医时需准确告知异物材质、呛入时间和已采取的急救措施,便于医生评估风险。
预防重于急救,家长应将硬币、纽扣等小物件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避免给幼儿喂食坚果、果冻等高风险食物。进食时保持安静环境,教导儿童充分咀嚼。看护者需学习急救技能,定期检查玩具零件是否松动。若儿童反复发生气管异物,可能提示吞咽功能障碍,应进行发育评估。家中可备儿童专用急救手册以备不时之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