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败血症的原因
败血症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创伤或手术等因素引起。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反应,通常表现为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护理。
1、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败血症最常见的原因,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等。这些细菌可通过伤口、呼吸道、泌尿道等途径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寒战、高热、血压下降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
2、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也可引起败血症,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均可导致严重的全身感染。患者可能出现持续高热、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如更昔洛韦注射液、奥司他韦胶囊、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等,同时需加强支持治疗。
3、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多见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常见致病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患者可能出现持续发热、寒战、皮肤黏膜损害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注射用伏立康唑、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等。
4、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败血症,如艾滋病患者、肿瘤化疗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这类人群的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病原体,导致感染扩散。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发热、体重下降、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同时加强抗感染和支持治疗。
5、创伤或手术
严重创伤或大型手术后,皮肤黏膜屏障受损,病原体容易侵入血液循环。开放性骨折、大面积烧伤、腹部手术等均是败血症的高危因素。患者可能出现伤口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高热等症状。治疗需彻底清创、引流,并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预防败血症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皮肤黏膜破损,及时处理伤口。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避免接触感染源,定期体检。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寒战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饮食上应保证营养均衡,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增强免疫力。恢复期患者需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避免劳累和受凉。
相关推荐
02:19
01:55
01:54
01:53
01:55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败血症怎样会得败血症
- 2 败血症是如何形成的
- 3 什么是败血症
- 4 严重败血症因为什么
- 5 败血症是怎么引起的
- 6 什么引起败血症
- 7 败血症是由什么引起的
- 8 败血症严重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