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一种什么样的眼病
白内障是一种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畏光等症状。白内障可能由年龄增长、外伤、代谢异常、遗传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方式治疗。
晶状体是眼球内负责聚焦光线的重要结构,正常情况下透明且富有弹性。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蛋白质逐渐变性,导致透光性下降形成老年性白内障,这是最常见的类型。长期紫外线照射会加速蛋白质氧化,增加发病概率。糖尿病患者因血糖代谢异常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可能引发代谢性白内障。眼部外伤可直接损伤晶状体纤维引发外伤性白内障,儿童先天性代谢异常或母体孕期感染可能导致先天性白内障。
白内障早期表现为夜间视力减退和眩光敏感,强光下视物模糊更为明显。进展期可出现单眼复视、色彩辨识度下降,晶状体核部混浊会导致近视度数暂时性增加。成熟期白内障患者视力可降至光感水平,晶状体完全呈乳白色混浊。过熟期可能引发晶状体蛋白泄漏导致葡萄膜炎或青光眼等并发症。部分患者会出现晶状体皮质液化,检查可见虹膜震颤现象。
诊断需进行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和眼底检查。超声乳化吸除术是目前主流治疗方式,通过毫米级切口粉碎并吸除混浊晶状体,再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飞秒激光辅助手术能提高切口精确度,适合硬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适用于过熟期白内障,但切口较大恢复较慢。药物治疗仅用于早期延缓进展,常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谷胱甘肽滴眼液等抗氧化剂,无法逆转已形成的混浊。
预防应注意避免强光照射,户外活动佩戴防紫外线眼镜。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饮食可增加深色蔬菜水果摄入,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出现视物模糊、色觉异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避免发展到过熟期增加手术难度和并发症风险。术后需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定期复查人工晶状体位置及眼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