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断裂和骨折有什么区别
骨质断裂和骨折是同一种病理状态的不同表述,均指骨骼完整性的破坏。医学上通常统一称为骨折,根据损伤程度可分为不完全性骨折和完全性骨折。
不完全性骨折指骨骼部分断裂但未完全分离,常见于儿童青枝骨折或成人裂纹骨折,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轻度活动受限。完全性骨折指骨骼完全断裂为两块以上,可能伴随明显移位、畸形或开放性伤口,需通过X线确诊。骨折按形态可分为横行、斜行、螺旋形或粉碎性,不同分型对应不同治疗方案。稳定性骨折如裂纹骨折可通过石膏固定保守治疗,不稳定性骨折如粉碎性骨折多需手术复位内固定。骨折愈合过程涉及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和骨性骨痂三个阶段,通常需要6-12周完成。
骨折后应避免患肢负重,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预防关节僵硬,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修复。定期复查X线监测愈合进度,若出现持续肿胀、发热或异常疼痛需及时就医。恢复期间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奶制品、鱼类和深绿色蔬菜摄入,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骼愈合。根据医生建议逐步恢复活动,不可过早进行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