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是怎么得的
低血糖可能由胰岛素分泌异常、饮食不规律、药物副作用、肝肾功能障碍、胰岛素瘤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头晕、心悸、出汗、饥饿感等症状。
1、胰岛素分泌异常
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常见于2型糖尿病早期或胰岛细胞增生症。这类患者需通过动态血糖监测评估胰岛素释放曲线,必要时采用饮食分餐制配合阿卡波糖片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
2、饮食不规律
长时间空腹或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会使血糖水平下降,常见于减肥人群或饮食失调患者。建议定时定量进食,随身携带葡萄糖片应急,避免高强度运动前空腹。
3、药物副作用
降糖药物如格列本脲片、瑞格列奈片使用过量或未及时进食可能诱发低血糖。使用这类药物需严格监测血糖,出现冷汗、手抖等前驱症状时立即服用15克速效碳水化合物。
4、肝肾功能障碍
肝脏糖原储备不足或肾脏葡萄糖重吸收异常会影响血糖调节,多见于肝硬化、慢性肾病患者。这类人群需调整降糖方案,可考虑使用那格列奈片等短效促泌剂。
5、胰岛素瘤
胰腺内分泌肿瘤会自主分泌过量胰岛素,表现为空腹低血糖伴意识障碍。确诊需进行72小时饥饿试验,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前可用奥曲肽注射液控制症状。
低血糖患者应建立规律的饮食作息,每日5-6餐保证碳水化合物持续供应,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并携带含糖食品。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作为主食,避免酒精和单糖类食物快速刺激胰岛素分泌。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胰岛功能,使用降糖药物者需记录血糖日记供医生调整方案。出现反复低血糖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