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产后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产后护理需重点关注血压监测、用药管理、饮食调整、心理支持和定期复查,以降低产后并发症风险。
产后血压监测应每日进行,使用经过校准的电子血压计测量坐位血压,记录早晚数值。若收缩压持续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常用降压药如甲基多巴片对婴儿影响较小,而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分泌,需评估风险后使用。
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增加富含钾镁的蔬菜水果如香蕉、菠菜等。优质蛋白可选择鱼类、豆制品,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心理方面需关注产后抑郁倾向,家人应协助照顾新生儿,保证产妇每日6-8小时连续睡眠。伤口护理需保持会阴清洁干燥,剖宫产切口需每日消毒观察愈合情况。
产后6周内应完成至少3次产科随访,包括尿蛋白检测和肝肾功能检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右上腹痛等子痫前期症状需立即急诊。适度运动可从产后2周开始,初期以床上踝泵运动为主,逐步过渡到散步等低强度活动。哺乳时采取半卧位姿势,避免长时间抱婴导致血压波动。
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应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意识,产后1年内每3个月监测血压,备孕前需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日常可练习腹式呼吸帮助降压,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哺乳期可继续服用孕期安全的降压药物,但需定期复查药物浓度。家属应学习高血压急症识别方法,家中备好急救药物,如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等子痫症状应立即平卧头偏一侧并呼叫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