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骨疼是怎么回事
脚骨疼可能由外伤、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痛风性关节炎、足底筋膜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干预。
1、外伤
足部撞击或扭伤可能导致骨膜损伤、骨折,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需立即停止活动并冰敷,严重时需用支具固定。可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伤科接骨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骨折移位需手术复位。
2、骨关节炎
关节软骨退化会引发晨僵和活动痛,常见于中老年群体。X线可见骨赘形成。建议减少爬楼梯等负重活动,配合超声波治疗。急性期可选用塞来昔布胶囊、硫酸氨基葡萄糖片、双醋瑞因胶囊等药物延缓病情进展。
3、骨质疏松
骨量降低易导致足部应力性骨折,伴随身高缩短。骨密度检查可确诊。需增加奶制品摄入,每日晒太阳30分钟。药物选择包括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颗粒、骨化三醇软胶囊等,严重椎体骨折需椎体成形术。
4、痛风性关节炎
尿酸结晶沉积引发第一跖趾关节剧痛,皮肤发红发热。需低嘌呤饮食并限制酒精。急性期可用秋水仙碱片、依托考昔片、苯溴马隆片控制症状,关节腔穿刺可清除结晶。
5、足底筋膜炎
长期站立或肥胖会导致足跟刺痛,晨起时加重。建议更换缓冲鞋垫,睡前用网球按摩足底。可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患者需进行筋膜松解术。
日常应选择透气宽松的鞋子,避免赤足行走。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运动前后做好热身拉伸。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如鱼类、蘑菇、芝麻等。若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发热、皮肤溃烂等症状,需尽快至骨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夜间疼痛明显时可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