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检查怎么检查
内分泌检查主要通过血液检测、尿液检测、影像学检查、功能试验和体格检查等方式进行。内分泌检查有助于评估激素水平、腺体功能及相关代谢状态,常用于诊断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肾上腺疾病等。
1、血液检测
血液检测是内分泌检查的核心方法,通过抽取静脉血测定激素水平。常见项目包括甲状腺功能五项、胰岛素、皮质醇、性激素六项等。血液检测需空腹进行,部分项目需特定时间采血,如皮质醇需在早晨8点测定。检查前需避免剧烈运动,部分药物可能干扰结果,需提前告知医生。
2、尿液检测
24小时尿液收集常用于评估激素代谢产物,如尿游离皮质醇、儿茶酚胺等。患者需从清晨第一次排尿后开始收集,直至次日同一时间,容器需避光冷藏。尿液检测能反映激素全天分泌节律,对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等诊断有重要价值。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适用于甲状腺、肾上腺等浅表腺体评估,无辐射且可重复进行。CT或MRI用于垂体、胰腺等深部腺体检查,能发现肿瘤或结构异常。核医学检查如甲状腺摄碘率试验可评估腺体功能,需提前停用含碘食物和药物。
4、功能试验
动态功能试验通过药物刺激或抑制评估腺体反应能力。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糖尿病,需口服75克葡萄糖后多次采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试验评估垂体-甲状腺轴功能,需静脉注射TRH后监测TSH变化。试验过程需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5、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皮肤色素沉着、毛发分布等体征,测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甲状腺触诊可发现结节或肿大,男性乳腺发育提示雌激素异常。儿童需监测身高体重曲线,生长迟缓可能提示生长激素缺乏。体格检查为后续针对性检测提供线索。
内分泌检查前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应激事件。检查当日穿着宽松衣物便于采血,携带既往检查报告供医生参考。若需多次复查,尽量在同一医疗机构进行以保证结果可比性。发现激素异常时,应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完善检查并制定治疗方案,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