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穿刺是怎么回事
肺结节穿刺是一种用于明确肺结节性质的医学检查手段,通常由影像学引导下经皮穿刺获取组织样本。该操作可能由肺部感染、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局部麻醉、病理检查等方式辅助诊断。
1、操作原理
肺结节穿刺在CT或超声引导下,使用细针穿透胸壁到达目标结节区域,抽取少量组织或细胞进行病理分析。该技术对直径超过8毫米的结节诊断价值较高,能区分炎症、结核、肺癌等不同性质病变。
2、适应人群
适用于影像学检查发现孤立性肺结节且无法通过其他无创手段确诊的患者。尤其针对高风险结节,如边缘不规则、生长迅速或伴有毛刺征等恶性特征者。慢性肺病患者需谨慎评估操作风险。
3、术前准备
需完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基础检查,术前4小时禁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提前停药,糖尿病患者需调整降糖方案。医生会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规划最佳穿刺路径,避开重要血管和支气管。
4、实施过程
患者取俯卧或侧卧位,消毒铺巾后局部浸润麻醉。在影像实时监控下将穿刺针推进至结节边缘,通过负压吸引或切割针获取标本。整个过程约15-30分钟,需配合呼吸指令保持体位稳定。
5、并发症管理
常见气胸发生率约15-30%,少量气胸多可自行吸收,中大量需胸腔闭式引流。咯血发生率约5-10%,通常使用止血药物控制。罕见并发症包括空气栓塞、肿瘤针道转移等,需立即医疗干预。
术后需卧床观察4-6小时,监测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建议戒烟并定期复查胸部CT,对于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需根据分期制定手术、放疗或靶向治疗等综合方案。日常注意呼吸道防护,流感季节接种疫苗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