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脚腕疼肿了是怎么回事
跑步后脚腕疼痛肿胀可能由运动损伤、慢性劳损、关节炎、肌腱炎或韧带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冰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支具固定或手术修复等方式缓解。
1、运动损伤
跑步时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可能导致韧带拉伤,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和活动受限。急性期应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可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缓解疼痛,严重者需用踝关节支具固定3-4周。
2、慢性劳损
长期跑步积累的应力性损伤常见于距骨和跟骨,晨起时疼痛明显,活动后减轻。建议调整训练计划,配合冲击波治疗,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可缓解炎症,足踝肌力训练有助于预防复发。
3、骨关节炎
中老年跑者可能出现踝关节软骨磨损,表现为活动时摩擦感和渐进性疼痛。玻璃酸钠注射液可改善关节润滑,氨基葡萄糖胶囊帮助修复软骨,严重变形需考虑关节镜清理术。
4、肌腱炎
跟腱或胫后肌腱反复牵拉会导致肌腱变性,典型症状是起步痛和局部梭形肿胀。急性期可用跟腱加压带减少张力,超声引导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配合离心训练促进肌腱重塑。
5、韧带损伤
距腓前韧带撕裂会出现淤青和关节不稳感,抽屉试验阳性。轻度损伤可用踝关节护具保护,完全断裂需行Broström韧带修复术,术后需进行6-8周本体感觉训练。
跑步后出现脚腕肿痛应暂停运动,48小时内每2-3小时冰敷15分钟,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选择缓冲性能好的跑鞋,运动前充分热身踝关节,加强腓骨长短肌训练。若肿胀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明显淤血,应及时至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就诊,通过MRI检查明确损伤程度。恢复期可进行踝泵训练和平衡垫练习,逐步恢复运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