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高压症与足跟痛区别
跟骨高压症与足跟痛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和症状特征。跟骨高压症是因跟骨内压力异常增高导致的疼痛,足跟痛则泛指足跟部位的各种疼痛症状。
跟骨高压症主要表现为跟骨区域持续性钝痛或胀痛,夜间可能加重,活动后可能减轻。疼痛通常与骨内静脉回流障碍、骨髓水肿等因素有关。足跟痛涵盖范围更广,包括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脂肪垫萎缩等多种疾病引起的疼痛。足底筋膜炎疼痛多位于足跟内侧,晨起或久坐后第一步疼痛明显。跟腱炎疼痛位于跟腱附着点,活动时加重。脂肪垫萎缩表现为足跟下方压痛,行走时不适感明显。
跟骨高压症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核磁共振可显示骨髓水肿。足跟痛的诊断则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相应检查方法。足底筋膜炎可通过超声检查发现筋膜增厚,跟腱炎可通过触诊和超声确诊。脂肪垫萎缩可通过临床检查和足部X线辅助判断。
跟骨高压症治疗以降低骨内压为主,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减压。足跟痛治疗需针对具体病因,足底筋膜炎可采用拉伸锻炼、矫形鞋垫和局部封闭治疗。跟腱炎需要休息、冰敷和抗炎治疗。脂肪垫萎缩可通过缓冲鞋垫和物理治疗缓解症状。两种疾病都可能需要调整日常活动方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日常护理中应选择合适鞋具,避免硬底鞋和高跟鞋。控制体重有助于减轻足部负担。可进行足部肌肉强化训练,如用脚趾抓毛巾练习。温水泡脚和适度按摩可能缓解症状。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长期服用止痛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