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空腹血糖偏高怎么控制
孕期空腹血糖偏高可通过饮食调整、适度运动、血糖监测、药物干预、心理调节等方式控制。孕期血糖偏高可能与激素变化、饮食不当、体重增长过快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口渴、尿频、乏力等症状。
1、饮食调整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等,避免精制糖和甜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蔬菜不少于500克,分餐制可减少血糖波动。优质蛋白选择鱼类、豆制品,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
2、适度运动
餐后30分钟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每次持续20-30分钟。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空腹运动。定期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每周至少保持5天运动频率。
3、血糖监测
使用家用血糖仪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记录数据供医生参考。监测频率根据医嘱调整,通常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5.3mmol/L。发现异常数值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调整治疗方案。
4、药物干预
当饮食运动控制效果不佳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等,须严格遵医嘱注射。口服降糖药在孕期使用受限,未经医生指导不得擅自服用。
5、心理调节
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血糖控制,可通过冥想、音乐疗法缓解压力。参加孕妇学校学习孕期知识,与医护人员保持沟通。家人应给予情感支持,避免孕妇因血糖问题产生过度焦虑。
孕期血糖管理需要综合干预,除上述措施外应保证充足睡眠,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定期产检监测胎儿发育情况。注意观察有无视力模糊、皮肤感染等异常,外出携带含糖食品预防低血糖。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通过多方面调节维持血糖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