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患者为什么容易受感染
呼吸衰竭患者容易受感染主要与呼吸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长期卧床、侵入性操作及基础疾病有关。呼吸衰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患者肺部气体交换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能引发多系统并发症。
1. 呼吸功能受损
呼吸衰竭患者肺泡通气不足或换气功能障碍,导致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清除病原体的能力下降。长期缺氧使黏膜屏障完整性受损,病原体更易定植繁殖。需通过氧疗或无创通气改善氧合,必要时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祛痰药物辅助排痰。
2. 免疫力下降
慢性缺氧会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免疫球蛋白分泌。二氧化碳潴留可导致酸中毒,进一步影响淋巴细胞活性。建议监测免疫指标,对严重免疫缺陷者可考虑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但须严格遵医嘱。
3. 长期卧床
患者活动受限易引发坠积性肺炎,卧床时膈肌上抬导致肺底部通气不足,分泌物积聚增加感染风险。护理时应每2小时协助翻身拍背,使用振动排痰仪促进痰液排出。可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稀释痰液。
4. 侵入性操作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破坏呼吸道天然防御屏障,增加细菌直接侵入概率。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管路可能成为感染源,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管路。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需评估耐药风险。
5. 基础疾病加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等原发病常伴随肺水肿和支气管狭窄,有利于病原体滋生。糖尿病等代谢疾病会进一步削弱免疫功能。控制原发病是关键,如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改善气道炎症,胰岛素调控血糖。
呼吸衰竭患者需保持环境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饮食应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肉、西蓝花,少量多餐避免膈肌上抬影响呼吸。家属协助翻身时注意动作轻柔,观察痰液颜色变化,出现黄绿色脓痰或发热应及时送检痰培养。康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逐步增加床旁活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