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有哪些分期
心肌梗死按病理进展可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四个阶段,不同分期对应不同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策略。
超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发病后6小时内,心电图可能出现T波高耸或ST段抬高,心肌细胞尚未完全坏死,此时紧急再灌注治疗可最大限度挽救心肌。急性期出现在发病后6小时至7天,心肌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心电图呈现典型ST段抬高及病理性Q波形成,患者可能出现剧烈胸痛、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休克。亚急性期从发病后1周持续至数周,坏死心肌逐渐被纤维组织替代,心电图ST段逐渐回落至基线,T波开始倒置,此阶段需警惕心室壁瘤形成。慢性期指发病后数月进入的稳定阶段,梗死区形成稳定瘢痕,但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等远期并发症。
心肌梗死患者在各分期均需严格遵医嘱用药,超急性期和急性期强调绝对卧床休息,亚急性期可逐步开始床边活动,慢性期应在心脏康复指导下进行适度有氧运动。日常需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