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慢性浅表性胃炎能否根治

发布时间:2020-09-1656791次浏览

慢性浅表性胃炎能否根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的胃肠疾病,药物治疗和平时的生活保养都是很重要的,虽然说慢性浅表性胃炎容易复发,但是一般情况下患者疾病还是可以根治的,下面我们就来讲一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药物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缓解症状,另一方便可以造成胃粘膜及其他脏器的损害,治疗不当可能会雪上加霜,所以目前对待胃病不要盲目的吃药,主要还是饮食调理和物理治疗内外2个方面施治,饮食调理首先要一日三餐规律饮食,其次要合理搭配饮食,从内部进行调理,物理治疗采用内病外治,常用有:磁疗胃垫,可改变胃病患者的胃肠生理功能, 具有镇痛消炎、理气止痛、双向调节、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因为在磁场的作用下改善了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使抗体、白细胞及营养物质迅速输送到患部,使炎症部位的缺血、缺氧及酸中毒现象得到改善和纠正。同时也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和消散。并且具有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作用。自己日常也可以用自我按摩具体方法为:用手掌或掌根鱼际部在剑突与脐连线之中点(中脘穴)部位作环形按摩,节律中等,轻重适度。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

慢性浅表性胃炎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是发病率比较高的,患者的年龄也是逐渐年轻化,由于现在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是越来越快,导致饮食往往是不规律,消化系统疾病也是逐渐增加。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炎症也只是侵犯在胃黏膜的表面,及时进行抗炎治疗是有助于恢复的,希望能够坚持及时治疗,注意饮食的调理也是很重要的。

相关推荐

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会引起拉肚子吗
慢性浅表性胃炎,偶尔会引起患者的一些腹泻,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慢性浅表性的胃炎,主要是由于各种的原因导致的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可能是由于喝酒,喝一些浓咖啡,胆汁反流,或者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所导致的,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症状,主要是上腹部疼痛,这也是比较多见的一种症状,这种疼痛是没有规律的,和饮食没有关系,也可能是吃了一些比较凉,辛辣刺激的食物,大部分的病人因为慢性胃炎导致消化功能减弱。如果进食了一些刺激辛辣的食物,会出现肠道痉挛性的疼痛。
语音时长 01:05

2021-04-22

59147次收听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多久能好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有糜烂的患者,可以口服胃黏膜保护剂,以及抑酸的药物。酌情的给予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的药物进行治疗,一般疗程在二到四周左右。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粘膜损伤会得到很好的愈合效果。慢性浅表性胃炎伴有糜烂,也叫糜烂型胃炎。它是属于浅表性胃炎的范畴,如果在胃镜检查时发现胃黏膜有红白相间,伴有花瓣样的改变,同时伴有粘膜的斑花,或者是散在多发的缺损,就可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有糜烂。患者往往会出现上腹部的不适、隐痛、胀满、嗳气、纳差等一些症状,发作前常有饮食不当、受凉以及情绪变化等诱因。某些药物,如抗生素类的药物或者是阿司匹林、扑热息痛、非甾体类的药物尽量要少吃,因为他们具有胃黏膜损伤的作用。
语音时长 01:20

2021-04-19

88002次收听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怎么样传播的
说起浅表性胃炎这个病情,还是有少数人所知情的,有许多患者患上了浅表性胃炎以后不知道该怎么办,整天愁眉苦脸,担心浅表性胃炎会传染给自己的亲人,我们都知道浅表性胃炎在治疗方面容易复发,那么,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怎么传染的。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原因有什么
慢性浅表性胃炎虽是一种常见病,患上后也不必紧张,只要我们了解他的发病原因,找准病因及时对症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也不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关键是我们要了解慢性浅表性胃炎有哪些原因,下面就来了解下这方面的内容。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护理方法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疾病,这种疾病随着近几年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患病的是越来越多,要想彻底治好这个疾病,就要注意平时的护理,那么,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怎么护理呢?下面我们介绍一下。
慢性浅表性胃炎复发的原因
很多得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特别痛苦,这个病虽然是胃病里比较常见的,但吃不下喝不下睡不着的滋味实在是太难受了,很多患者痊愈以后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什么会复发,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怎么回事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常见的胃病中较轻的一种,多见于三十至五十岁的男性之间,患上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经常会出现腹胀,泛酸,嗳气等等不适的症状,患者往往自己都不怎么清楚是何时怎么患上此病的,那么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来分析下。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多久做一次胃镜
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程较短,由于每个人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因此多久做一次胃镜的问题需要因人而异。每位患者的感受不一样,有可能一点症状都没有,而且大多数人在正常体检也有可能发生慢性胃炎。一般不需要重复做胃镜来鉴别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什么时候复诊,需要结合胃镜检查,甚至是活检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患者做了胃镜,发现单纯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没有其他的伴随症状。比如活检提示重度萎缩、肠化,甚至有上皮内瘤变,属于罹患胃癌高危患者,通常建议半年到一年左右复诊一次,必要时做内镜下活检;另外反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癌家族史、做过胃大部切除术,甚至有恶性贫血等患者,建议半年到一年左右复查一次;其他患者可以一到两年左右复查一次。
语音时长 01:48

2020-03-17

55555次收听

慢性的浅表性的胃炎它的治疗有哪些
慢性浅表性的胃炎应该吃什么药?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生,慢性的浅表性的胃炎,对于胃部的疾病而言,它是一种病情程度最轻微的一类胃炎,也就是说这种胃炎的话不严重,做胃镜来看炎症,胃窦有可能就是胃窦部的充血,有充血、糜烂和水肿都非常不明显,也就是最轻的病变程度,最轻的一类胃炎,这种胃炎应该吃什么药?可以对症给予一些促进黏膜愈合的药物,临床上称之为黏膜的保护剂。但是这些药物的话并不建议长期的依赖药物,对于浅表性胃炎的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精神心理的压力,改变饮食结构,做到少食多餐,进食容易消化的这些富含有纤维素和维生素丰富的这些食物的话,通过这些综合的一个疗法,就能够使浅表性胃炎得以治愈。
语音时长 01:51

2020-02-18

67757次收听

慢性浅表性胃炎不能吃什么
无论是消化器官或者是消化管道,消化器官包括了肝脏、胆囊、胰腺等等这些和消化相关的脏器,消化道就包含了食道、胃、大肠和小肠这样的长长的管道。消化道的疾病、消化器官的疾病,都对饮食是有要求的,无论得了慢性的浅表性胃炎,还是一些其他类型的,比如消化道的溃疡,或者是有一些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的胃炎等等这些胃部的疾病,都不能够吃这些辛辣的、刺激性的食物,咖啡、浓茶、巧克力、冰激凌等等这些刺激性的食物不能吃,富含亚硝酸盐的酸菜,这些不新鲜的经过腌制的蔬菜,还有袋装的、罐装的这些食品,都不建议长期的服用。这些有胃病的患者建议还是吃一些容易消化的、低盐的、低脂肪的,然后要少食多餐,养成很好的这种生活习惯和饮食的习惯与规律。
语音时长 02:00

2020-02-14

50070次收听

02:39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严重吗
浅表性胃炎是胃炎当中病理类型最轻的一种病理变化和内镜下的改变。在这样的最轻的炎症的背景之下,可能有少部分的黏膜会出现有一些糜烂情况,其实糜烂的病变程度也不是很重,但比浅表性胃炎要重一些,会存在一些炎症的增生、发红等等这样的改变。浅表性胃炎在治疗方面非常简单,可以用一些黏膜的保护剂,就可能使糜烂灶得以愈合,所以即使患有浅表性胃炎伴糜烂,也不用过分的担心。
02:40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怎么办
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可以胃镜检查再通过内镜下活检确定糜烂程度和类型,如果做了活检提示糜烂仅仅是炎症的表现,可以不用太担心,如果有症状,则需要对症治疗。患者多表现为胃部或者是腹部不舒服,完善胃镜检查后,确诊浅表性胃炎伴有糜烂。浅表性胃炎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它的黏膜炎症是比较轻微的一种非常广泛的胃炎的类型,在浅表性胃炎的背景之下,胃黏膜可能有一点糜烂,说明胃黏膜受炎症刺激,存在糜烂这样的表现,如平坦的或有隆起的糜烂。
01:45
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如何区别
慢性胃炎主要分为两大类:慢性浅表性胃炎也就是我们说的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它们的区别是萎缩性胃炎是伴有腺体数目的减少,也就是胃黏膜发生了萎缩,一些分泌性的腺体出现了减少。这个时候就可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而萎缩性胃炎和浅表性胃炎在症状上是不容易区分的。它们主要是通过胃镜以及胃镜下的病理来诊断的。胃镜下萎缩性胃炎可以看到胃黏膜呈花斑样的改变,可以看到发白的黏膜增多。而且由于胃黏膜变白,可以看到胃黏膜下的小血管。病理活检是诊断萎缩性胃炎的金标准。
01:42
慢性浅表性胃炎会癌变吗
原则上,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有可能发生癌变的。但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到发生癌变,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慢性浅表性胃炎到胃癌,是经过浅表性胃炎到胃黏膜的萎缩,然后发生肠化,到异型增生,然后逐渐加重,才会发展成胃癌。这个过程一般要持续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时间。而且不是所有浅表性胃炎的患者都会发生癌变。所以得了浅表性胃炎的患者,不必担心胃炎会不会发展成胃癌。
01:36
慢性浅表性胃炎怎么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而定。一般我们可以选择的药物有抑酸药物和胃黏膜保护药物两大类。抑酸药物包括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两种。H2受体拮抗剂主要是法莫替丁和雷尼替丁。而质子泵抑制剂包括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潘妥拉唑以及埃索美拉唑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胃酸的分泌,从而减少胃黏膜的损伤。另一部分药物是胃黏膜保护药物,它可以保护胃黏膜,使胃黏膜免受损伤。常用的药物有复方铝酸铋、枸橼酸铋钾,还有铝碳酸镁等。另一些常用的还有促进胃黏膜修复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