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症怎么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症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促排卵治疗、手术治疗及辅助生殖技术等方式干预。该疾病主要与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慢性炎症相关。
1、生活方式调整:
控制体重是核心干预手段,体重下降5%-10%即可改善月经周期和排卵功能。建议采用低升糖指数饮食,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需避免久坐行为。戒烟限酒及规律作息对调节内分泌紊乱具有协同作用。
2、药物治疗:
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睾酮水平。短效口服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能调节月经周期并改善多毛症状。对于有生育需求者,来曲唑等促排卵药物可诱导卵泡发育。螺内酯作为抗雄激素药物,可改善痤疮等高雄表现。
3、促排卵治疗:
氯米芬作为一线促排卵药物,通过竞争雌激素受体促进卵泡发育。当出现氯米芬抵抗时,可联合使用促性腺激素,但需严密监测防止卵巢过度刺激。脉冲式GnRH治疗适用于下丘脑功能异常患者,需在生殖中心专业指导下进行。
4、手术治疗:
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通过破坏部分卵巢基质降低雄激素分泌,术后6个月内自然排卵率可达50%-70%。卵巢楔形切除术因可能影响卵巢储备功能,现已较少采用。手术干预后需定期监测AMH水平评估卵巢功能。
5、辅助生殖技术:
对于合并输卵管因素或男性不育的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为最终选择。拮抗剂方案可降低OHSS风险,冻胚移植策略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未成熟卵体外成熟技术适用于促排卵反复失败者。
患者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计划,每3-6个月监测血糖、血脂及激素水平。饮食上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限制乳制品摄入可能改善高雄表现。保持BMI在18.5-23.9范围,腰围控制在80cm以下。心理干预同样重要,加入患者互助组织可缓解焦虑情绪。建议每年进行妇科超声和糖耐量检查,40岁以上患者需加强心血管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