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脸黄是正常的吗
乙肝患者出现脸黄黄疸属于异常表现,可能与肝功能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有关。黄疸是乙肝病情进展的重要信号,需及时就医评估。
乙肝病毒感染后,肝脏炎症反应会破坏肝细胞功能,影响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当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或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时,会沉积在皮肤和巩膜,表现为脸黄、眼黄等症状。轻度黄疸可能仅见于面部,严重时可蔓延至全身,伴随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
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虽无黄疸,但长期肝功能异常仍可能导致皮肤晦暗。若同时出现食欲减退、腹胀、乏力等症状,提示肝脏代偿功能下降。妊娠期乙肝患者出现黄疸需警惕重型肝炎风险。婴幼儿乙肝相关黄疸需与生理性黄疸鉴别。
乙肝患者日常应避免劳累和饮酒,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限制高脂饮食。定期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载量及肝脏超声,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抗病毒药物。出现脸黄症状时须立即就医,完善胆红素、转氨酶等检测,必要时进行肝纤维化扫描或肝穿刺活检。黄疸持续加重可能需人工肝支持治疗,终末期患者要考虑肝移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