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更年期妇女易患骨质疏松
更年期妇女易患骨质疏松主要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失衡、钙吸收减少、运动量不足、遗传因素有关。骨质疏松可能导致骨痛、骨折、身高变矮等症状,建议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钙剂、适度运动等方式干预。
1、雌激素水平下降
雌激素对骨骼有保护作用,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更年期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锐减,导致骨吸收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骨量逐年流失。这种情况可能伴随潮热、心悸等更年期综合征表现。
2、骨代谢失衡
体内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调节失衡,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成骨细胞功能减弱,骨转换率增高。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期缺乏日照的妇女,可能伴随肌肉无力、关节僵硬等症状。
3、钙吸收减少
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随年龄增长下降,维生素D合成不足会加重钙吸收障碍。这种情况多见于饮食不均衡人群,可能伴随牙齿松动、指甲脆裂等表现。
4、运动量不足
缺乏负重运动会导致机械刺激减少,骨组织微损伤修复能力下降。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期久坐人群,可能伴随体重增加、心肺功能减退等表现。
5、遗传因素
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的妇女骨密度峰值较低,更年期后骨量流失更显著。这种情况可能伴随皮肤薄、巩膜透亮等结缔组织特征。
更年期妇女应保证每日摄入800-1000毫克钙元素,选择牛奶、豆腐、深绿色蔬菜等富钙食物,同时每日补充400-800国际单位维生素D;每周进行3-5次负重运动如快走、跳舞等,每次30分钟;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抗骨质疏松药物,出现持续骨痛或轻微外伤后骨折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