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损伤的症状
胃黏膜损伤的症状主要有上腹疼痛、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黑便呕血等表现。胃黏膜损伤可能与药物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长期饮酒、应激因素等原因有关。
1、上腹疼痛
上腹疼痛是胃黏膜损伤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剑突下或左上腹隐痛、胀痛或灼痛,进食后可能加重。疼痛可能与胃酸刺激受损黏膜、局部炎症反应有关。急性胃黏膜病变时可能出现剧烈绞痛。
2、反酸烧心
胃酸分泌异常或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时,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胸骨后烧灼感和口酸苦味。长期反流可能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夜间平卧时症状加重。
3、恶心呕吐
胃黏膜防御机制受损时,胃蠕动功能紊乱,可能出现饭后恶心感。严重时可呕吐胃内容物或咖啡样物,后者提示存在胃黏膜出血。呕吐后腹痛可能暂时缓解。
4、食欲减退
胃黏膜炎症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早饱感和食欲下降。长期摄入不足可能伴随体重减轻、乏力等营养不良表现。部分患者因进食后不适而主动减少饮食。
5、黑便呕血
当损伤累及黏膜血管时,可能出现柏油样黑便或呕血,提示上消化道出血。急性大出血可表现为暗红色血便、心悸、冷汗等休克前兆,需立即就医处理。
胃黏膜损伤患者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过冷过热及油腻食物,戒烟限酒。可适量食用山药、秋葵等富含黏液蛋白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等胃黏膜保护剂。若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呕血黑便,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