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骨折的并发症
儿童骨折可能引发骨不连、关节僵硬、神经损伤、血管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儿童骨折后需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感觉运动功能,若出现异常肿胀、疼痛加剧、皮肤苍白或发绀、肢体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1、骨不连
儿童骨折后若固定不牢固或过早活动,可能导致骨折端无法正常愈合形成骨不连。这种情况多见于粉碎性骨折或血供较差的部位,表现为持续疼痛和异常活动。治疗需重新复位固定,严重时需植骨手术。家长需监督患儿遵医嘱制动,避免过早负重。
2、关节僵硬
长期制动可能引发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常见于肘关节、膝关节等大关节骨折后。早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被动活动训练,后期配合物理治疗。家长可帮助患儿每日进行3-4次轻柔的关节活动度练习。
3、神经损伤
骨折端移位可能压迫或撕裂周围神经,表现为肢体麻木、肌力下降。肱骨髁上骨折易伤及桡神经,表现为手腕下垂。多数神经损伤可通过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保守治疗恢复,严重者需手术探查。
4、血管损伤
骨折碎片可能刺破邻近血管,导致肢体缺血。表现为患肢苍白、皮温降低、脉搏消失。这种情况属于急症,需立即手术修复血管。家长发现患儿肢体颜色改变时,应立即平放患肢并就医。
5、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折后出血或肿胀可能使筋膜室内压力升高,压迫血管神经。表现为剧烈疼痛、被动牵拉痛、感觉异常。需紧急行筋膜切开减压术。家长应注意观察石膏固定是否过紧,发现肢体末梢肿胀明显时需及时返院调整。
儿童骨折后应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每日饮用300-500毫升牛奶,适量进食豆腐、小鱼等富含钙的食物。恢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剧烈跑跳。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愈合情况,通常上肢骨折需4-6周愈合,下肢骨折需6-8周。夜间睡眠时可抬高患肢减轻肿胀,使用支具保护时需每日检查皮肤是否受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