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要打狂犬疫苗
被疑似狂犬病动物咬伤或抓伤后需立即接种狂犬疫苗。暴露风险主要分为三级:皮肤无破损接触无需接种;裸露皮肤被轻咬或轻微抓伤需接种;单处或多处贯穿性咬伤、抓伤伴有出血或黏膜接触需接种疫苗并联合免疫球蛋白。
一级暴露指完好的皮肤接触动物唾液或分泌物,仅需彻底清洗接触部位,无须接种疫苗。二级暴露包括裸露皮肤被轻咬、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需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随后接种狂犬疫苗。三级暴露涉及穿透性皮肤损伤、开放性伤口或黏膜被污染,除彻底清创和接种疫苗外,还需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中和病毒。
特殊情况下,兽医、野生动物研究人员等高危职业者建议提前暴露前预防接种。若无法确认动物是否携带病毒,如流浪犬猫或蝙蝠等野生动物造成的伤口,均按最高风险处理。疫苗接种程序通常为5针法,分别于暴露后第0、3、7、14、28天各接种1剂,全程接种后可产生有效抗体。
暴露后处理需遵循“清洗-消毒-接种”原则,避免挤压或缝合伤口。接种期间忌饮酒、浓茶及剧烈运动,观察有无局部红肿或低热等不良反应。若动物10日内未死亡且未出现狂犬病症状,经专业评估后可终止后续接种。日常避免接触不明来源的动物,为宠物定期接种兽用狂犬疫苗是重要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