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得了川崎病怎么办

60232次浏览

川崎病指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可以通过使用药物、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目前治疗川崎病较为常见的方法就是将阿司匹林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相结合。在没有任何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并注射相应分量的免疫球蛋白,坚持两周左右,便可有效缓解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的相关症状。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本身并不会造成什么后遗症,但其却容易引起心脏血管部位的并发症,其中以冠状动脉的异常最为常见,因此,对于川崎病的治疗还必须考虑到并发症这一方面的因素。一旦患者出现相应并发症,就需要将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凝血药物的时长进行延长,直到异常恢复为止。

但是,如果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较为严重时,例如出现冠状动脉瘤,就需要患者相对更为长期地服用阿司匹林及其他抗凝血药物,同时,医院方面,还应积极定期地保持对患者心血管方面的检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冠状动脉绕道手术来进行治疗。

相关推荐

02:28
小儿川崎病会复发吗
小儿川崎病在临床上一般都不会再复发。川崎病病理的改变主要是全身性的毛细血管炎,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多部位症状,首先是持续性高热,全身皮肤会出现多发性的红斑,还有淋巴结,全身可以见到淋巴结的肿大,还有的眼睛会出现充血性改变,舌头伸出来是杨梅舌,所以它是个全身性的多部位的这种症状的改变。所以川崎病在体温下降后,皮疹、眼睛的症状、淋巴结的症状都会得到缓解,但部分孩子心脏冠脉扩张是需要一定修复的时间,后期只要需要定期的复查监测,在后面的过程当中一般不会再复发。
01:46
川崎病传染吗
川崎病是不传染的,因为川崎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系统性的中血管炎,就是血管炎性的疾病。所谓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就是说是由于机体内产生了攻击自身抗体,自身的物质导致的疾病。而川崎病是攻击血管,所以是叫血管炎,这种疾病是不具有传染性的。只有感染性疾病才能够传染,比如说麻疹、风疹、猩红热。川崎病是自身抗体所导致的疾病,这类疾病它不具有传染性,但是可能与感染因素有关。
01:55
川崎病会传染吗
川崎病肯定不会传染,因为川崎病是自身免疫性血管炎性的疾病,不是感染性疾病,所以不会传染。但是导致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因可能有一些感染因素参与,比如细菌、链球菌、病毒的感染,比如流感病毒,甚至现在流行的新冠病毒可能跟川崎病发生都有关系。川崎病不像其他的发热出疹性疾病,比如麻疹、猩红热这些都是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又与川崎病有类似表现,可以具有传染性,但是川崎病本身不具有传染性,所以川崎病是非传染性的疾病。
早期川崎病怎么用药
早期川崎病怎么用药?药并不是随随便便吃下去就行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存在不少的服药误区,如果吃药的方法不对,就会影响药物的作用发挥,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今天我们一起看看,早期川崎病怎么用药:
川崎病在家怎么护理
很多的川崎病患者都是一些孩子,患上此病之后,患儿会出现发热的现象,并且全身起一些皮疹,严重时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家属一定要注意做好此病的护理,那么川崎病在家怎么护理呢。
解析川崎病治愈案例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的时候日本的川崎富作首次公开报道了该病,在后面几十年中,川崎病称为了小儿后天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关于川崎病治愈案例,下文中小编都会简单的说明一下。
川崎病初步诊断如何做
在大家身边出现了许多疾病,如果发现不及时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川崎病,治疗不及时严重时会危及到生命安全,下边给大家介绍一下川崎病初步诊断,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川崎病的危害性大不大
许多人对于川崎病都不是特别熟悉,使得大家对于这种病缺乏一个基本的认识,同时许多患者因为不能及时治疗给自身的健康带来了很多麻烦,下边给大家介绍一下川崎病的危害性大不大,希望给大家一些帮助。
川崎病有哪些症状和体征
川崎病患者首先有5天以上发烧症状出现,之后有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症状、恢复期硬肿部位皮肤蜕皮等症状存在。一、川崎病,首先症状是发热,一般发烧五天以上,目前越来越多发现无热也可诊断川崎病,但要依据其他症状综合判断;二、淋巴结肿大,单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且大都是在一点五公分以上,皮肤不发红、没有化脓、没有波动感;三、皮肤黏膜症状。眼睛,如双眼球结膜充血,看起像结膜炎,没有分泌物。口唇干裂发红,有杨梅舌,可出现口腔黏膜充血、扁桃腺肿大,出现卡疤发红,手脚硬性水肿,或者是发红。手指末梢指端出现皮疹;也可以出现肛门发红。四、孩子恢复期或体温退去后,手脚硬肿部位发生蜕皮。检查时,出现冠状动脉扩张,或者动脉瘤形成。并非所有患者都有该症状,部分患者发现治疗焦躁,可没有这类症状发生。
语音时长 01:47

2019-07-03

60804次收听

02:14
什么是川崎病
川崎病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症状为皮肤黏膜和淋巴结的症状,比如眼睛发红、口唇干裂、杨梅舌、淋巴结肿大,手指脚趾红肿等,出现皮疹。川崎病的发病年龄在五岁以下,婴幼儿居多。曾经认为川崎病是良性疾病,但川崎病患者中有获得性小儿心脏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没有及时治疗,在做超声心动图时,会发现心脏病,冠脉瘤、脑梗等疾病。川崎病是日本人川崎富作在1967年首次报道的疾病,以他的名字命名。
02:56
川崎病怎么治疗
治疗川崎病使用丙种球蛋白,疾病与感染之后免疫有关,在高烧时用抗生素不好情况下,用免疫球蛋白治疗,体温很快下降。丙种球蛋白使用一天即可,之后加上阿司匹林类药物,体温正常后及时减量,血生化开始正常。川崎病不经过及时治疗,导致后遗症,如冠脉扩张、冠脉瘤等。川崎病的恢复期长,在血小板上升期没有及时检查,引起心肌梗塞。使用丙种球蛋白后一年左右的时间,不能做预防接种。川崎病能得到及时的诊治,治疗效果会比较好。
什么病是川崎病
川崎病又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它是一种血管炎综合征,主要侵犯到全身的中小动脉血管所引起的一些病变。川崎病好发在五岁以下的幼童,男孩的发病率为女孩的1.5倍。川崎病最早是由日本的川崎富作医师于1967年首先发表,经过30多年的研究至今对这个病的病因不是太清楚,可能和感染免疫有关。最大的危害是损伤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川崎病诊断主要要满足以下几点:第一是持续的高烧,39度到40度超过五天,这是诊断川崎病的必要条件。第二是急性期在手脚的末端出现红肿,第二到第四周的时候,可以在手脚掌或者是指尖或者是肛门周围产生脱皮的现象。第三会出现多形性红斑,全身可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斑疹。第四,两侧有结膜炎、结膜充血发红,通常是没有分泌物的,口腔黏膜像有草莓舌、口腔有咽喉部黏膜的充血、口唇红、干燥甚至流血。第六会有急性非化脓性的颈部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是单侧或者双侧,直径超过1.5公分以上。上面所说的这几点中第二到第六条中至少要符合四项,加上如果持续高烧五天以上,并且能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类似症状的疾病,都可以诊断为川崎病。但是目前这个病涵盖的范围已经扩大,并将不典型的川崎病称为不完全性的川崎病,也列为这个川崎病范围之内。本病在亚洲或者是亚裔中儿童比较多见,其它的一些表现包括儿童注射卡介苗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甚至是结痂的一些情况,血液检查出现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增多、炎性反应、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还有出现无菌性的脓尿,这些表现也支持川崎病的可能性。其他症状还有发热、皮疹、眼睛红、口唇干燥、口唇干裂、淋巴肿、手足硬肿后脱皮、川崎表现见分明、血小板高、血沉快、冠状动脉受损害。
语音时长 03:30

2018-09-14

56752次收听

川崎病危险吗
川崎病危险性很大。川崎病因为有很多合并症,这些合并症包括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容易受到侵犯,是造成川崎病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急性期可能引起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导致心力衰竭、心律不整,发病1到3周时,大概是平均10天,15%到20%的川崎病的患者可以产生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瘤超过50%会在1到2年内消退,特别是常见的直径小于8个毫米的中小型的冠状动脉瘤。至于直径超过8个毫米以上的巨大的冠状动脉瘤,日后的追踪经常发现们无法完全消失,容易引起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瘤破裂,两者都可以引起猝死,猝死约占所有患儿的2%,心肌梗死常常发生在发病的6到8周内,日后也可能因为冠状动脉扩张痊愈。另外,疤痕组织造成冠状动脉狭窄或钙化引起的心肌的缺氧,发病两星期之内出现的关节炎、关节痛,症状可以持续到四个月或更久。会有胆囊水肿,这个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胆囊水肿多半在疾病发作后两周内出现,不用特殊的处理。
语音时长 01:53

2018-09-14

54188次收听

川崎病如何治疗
川崎病的治疗是要控制血管的炎症,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在发病的10天内使用。用肠溶阿司匹林持续6到8周,冠状动脉损害者应延长治疗的时间。如果阿司匹林过敏,可以用氯吡格雷。糖皮质激素早期不使用,激素不要单独的使用,对于静脉丙球无效可以加用糖皮质激素,恢复期可以使用,激素是选择甲强龙或泼尼松、糖皮质激素抗凝治疗,心脏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血小板升高时大于35万,可以加用双嘧达莫,血小板正常后停用,一般是2到3个月。对于凝血功能检查有明显异常,可以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
语音时长 01:41

2018-09-14

51175次收听

川崎病复查的时间
川崎病根据冠脉损伤的情况,决定复查的时间和内容。对于一级、二级冠脉损伤,病程三个月后可以停用阿司匹林,临床随访5年,随访的时间在病程的30天、60天、6个月、1年和5年这个时间段,要随访超声心动图、静息12导心电图,必要时候做胸片,最后一次随访建议做运动心电图。对于三级的冠脉损伤,小剂量阿司匹林至少持续到动脉瘤的消退;中型动脉瘤需加另一种抗血小板的药物,要终身随访,随访时间为病程的30天、60天、6个月、1年,之后每年进行随访,并给予心血管风险评估和指导。大于10岁患儿每两年行负荷试验或者心肌灌注显像、超声心动图、静息12导心电图、负荷试验或者是心肌灌注显像,如无创性的检查提示心肌缺血,可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于四级的冠脉损伤,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华法令,0。05到0。12毫克每公斤每天,或者是低分子肝素要终身随访,静息12导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各种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可选择性的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或者是MRI辅助判断心肌缺血和心功能情况,病程的6到12个月或者是更早,急性期后可进行初次冠状动脉造影,如果非侵入性检查、临床或者实验室检查,提示有心肌缺血,可重复进行冠脉造影,某些情况下如不典型的心绞痛,不能做负荷试验,可以选择性地重复冠状动脉造影。对于五级的冠脉损伤,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或者低分子肝素,为预防缺血性发作或者心功能不全,可同时运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根据治疗的指征选择旁路移植,或者是导管介入等治疗措施,要进行终身的随访,随访的内容同四级冠脉损伤。总之,对于急性期未发现冠状动脉异常,可于起病后的两周到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每年这样复查至少坚持五年以上;如果有冠状动脉扩张要长期随访;对于疫苗的问题,丙球使用后的三个月到半年以后可以打疫苗。
语音时长 03:26

2018-09-14

65025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