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婴儿得了手足口怎么治疗
1岁婴儿得了手足口病可通过一般治疗、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退热治疗、抗病毒治疗等方式缓解。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
1、一般治疗
患病期间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婴儿衣物应选择柔软透气的棉质材料,每日更换消毒。饮食以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稀释后的果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注意观察婴儿精神状态、尿量及进食情况,防止脱水。
2、皮肤护理
手足部皮疹可用温水轻柔清洗,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皮疹未破溃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破溃处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修剪婴儿指甲并佩戴棉质手套,减少皮肤损伤概率。臀部出现皮疹时需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3、口腔护理
口腔疱疹可用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轻柔擦拭,进食后饮用少量温水清洁口腔。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涂抹,缓解进食困难。避免使用硬质奶嘴或餐具,改用硅胶软勺喂养,减少黏膜刺激。
4、退热治疗
体温超过38.5℃时需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退热贴等。若持续高热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间隔4-6小时重复给药,24小时内不超过4次。禁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药物,警惕瑞氏综合征风险。
5、抗病毒治疗
重症病例需住院接受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利巴韦林气雾剂可用于口腔疱疹局部喷雾,干扰素α2b喷雾剂对皮肤黏膜病变有抑制作用。更昔洛韦注射液适用于合并脑炎等严重并发症者,需在医生监护下使用。
家长需每日监测婴儿体温、皮疹变化及精神状态,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呕吐、嗜睡等症状时立即就医。恢复期仍具有传染性,应隔离2周以上,患儿玩具、餐具需每日煮沸消毒。保持清淡饮食至口腔溃疡愈合,逐步恢复常规喂养。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完成免疫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