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痛是怎么回事
后背痛可能由肌肉劳损、脊柱退行性变、内脏疾病、骨质疏松、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理疗、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生活方式调整、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
1、肌肉劳损
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或过度使用背部肌肉可能导致肌肉劳损。常见于伏案工作、搬运重物或运动损伤。症状表现为局部酸痛、活动受限,触摸时可能有压痛。建议热敷缓解肌肉紧张,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或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镇痛,严重时需局部封闭治疗。日常应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
2、脊柱退行性变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脊柱病变会刺激神经引发牵涉痛。可能与年龄增长、椎间盘脱水膨出等因素有关,常伴肢体麻木、放射痛。急性期需卧床,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或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牵引治疗。慢性期建议游泳锻炼腰背肌,使用腰椎护具支撑,避免弯腰提重物。
3、内脏疾病
胆囊炎、胰腺炎等腹腔脏器病变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后背痛。疼痛多呈持续性且与体位无关,可能伴发热、黄疸等系统症状。需完善超声或CT检查,胆囊炎可使用消炎利胆片联合头孢克肟分散片抗感染,胰腺炎需禁食并静脉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出现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
4、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后背痛的常见原因。骨量流失导致椎体承重能力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折。表现为突发锐痛、身高缩短,X线可见楔形变。需长期服用阿仑膦酸钠维D3片补钙,疼痛急性期使用依降钙素注射液,佩戴支具保护脊柱,预防跌倒至关重要。
5、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可能以躯体化形式表现为慢性背痛。疼痛特点为游走性、与检查结果不符,常伴睡眠障碍。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有助于改善症状,可短期使用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调节神经递质。建议保持规律作息,进行瑜伽等舒缓运动,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干预。
日常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办公桌椅,睡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每周进行3次以上核心肌群训练如平板支撑,避免单侧背包或手提重物。饮食保证充足维生素D和钙质摄入,5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骨密度筛查。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夜间加重或伴随体重下降等预警症状,需及时排查肿瘤等严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