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伤的感觉是什么
扭伤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可能伴随淤血或皮肤发红。扭伤主要由韧带或软组织损伤引起,常见于踝关节、腕关节等部位。
扭伤后局部会出现持续性疼痛,尤其在活动或按压时加剧。疼痛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轻度扭伤可能仅有轻微不适,重度扭伤可能导致剧烈疼痛无法负重。损伤部位因毛细血管破裂会出现肿胀,早期肿胀发展较快,24小时内达到高峰。肿胀区域皮肤温度可能升高,触摸时有紧绷感。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受限,主动或被动活动均可能诱发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皮下淤血,初期呈紫红色,逐渐转为青黄色。严重扭伤可能伴随关节稳定性下降,出现异常活动或弹响。
部分扭伤患者会出现反射性肌肉痉挛,表现为损伤周围肌肉僵硬。长时间未处理的扭伤可能发展为慢性炎症,导致持续性隐痛和关节僵硬。儿童扭伤时可能因表述不清被误认为骨折,需家长仔细观察孩子是否拒绝活动患肢。老年人扭伤后恢复较慢,容易遗留关节不稳等问题。特殊部位如腰椎扭伤可能引发放射性疼痛,需与神经压迫症状鉴别。
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抬高患肢,24小时内可冰敷减轻肿胀,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48小时后可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时需注意松紧度避免影响血运。恢复期可进行非负重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步增加抗阻练习。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如鱼肉,有助于软组织修复。若3天后症状未缓解或出现皮肤麻木、苍白等缺血表现,应及时就医排除骨折或韧带完全断裂。日常活动中注意穿戴护具,运动前做好热身准备,避免在湿滑路面快速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