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在中医里又称为什么
滩在中医里通常被称为湿邪或湿毒,属于外感六淫之一。湿邪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等特点,主要与自然环境潮湿、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因素相关。
湿邪在中医理论中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多因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或淋雨涉水导致,表现为头身困重、关节酸痛、皮肤湿疹等症状。内湿常因过食生冷油腻、脾胃运化失常引起,常见脘腹胀满、大便黏滞、舌苔厚腻等表现。湿邪易与其他病邪结合形成寒湿、湿热、风湿等复合病机,如湿热下注可致带下黄稠,寒湿困脾可引发腹泻清稀。
针对湿邪致病,中医常采用化湿、利湿、燥湿等治法。生活上需注意保持环境干燥通风,避免久居湿地。饮食宜选择薏苡仁、赤小豆、山药等健脾利湿食材,少食肥甘厚味。症状明显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胶囊、五苓片等中成药调理,外治可采用艾灸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湿邪致病往往病程缠绵,需坚持综合调理才能取得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