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妊娠合并血栓性疾病
预防妊娠合并血栓性疾病需通过控制高危因素、适度运动、合理饮食、医学干预及定期监测等方式综合管理。
1、控制高危因素
妊娠期血栓形成与高龄、肥胖、长期卧床等因素相关。建议孕前评估血栓风险,存在遗传性易栓症或既往血栓病史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药物预防。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卧床期间可进行踝泵运动。
2、适度运动
无禁忌证的孕妇应保持规律活动,如每日散步30分钟或孕妇瑜伽。运动可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降低血液淤滞风险。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体位改变,运动时穿戴医用弹力袜有助于进一步预防。
3、合理饮食
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亚麻籽等食物摄入,减少高脂饮食。每日饮水1.5-2升,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维生素C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需控制体重增长在推荐范围内。
4、医学干预
高风险孕妇可能需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如那屈肝素钙注射液。存在下肢静脉曲张者可考虑压力治疗。所有用药需严格遵医嘱,禁止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5、定期监测
产检时需关注D-二聚体、凝血功能等指标。出现单侧下肢肿胀、疼痛或皮肤温度改变时,应立即就医排查深静脉血栓。超声检查是妊娠期血栓诊断的首选方法。
妊娠期需穿着宽松衣物避免压迫血管,乘坐长途交通工具时每小时活动下肢,睡眠时抬高下肢15-20厘米。保持均衡饮食结构,限制钠盐摄入,每日监测血压及胎动情况。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肺栓塞征兆时须立即急诊处理。产后根据风险等级继续抗凝治疗2-6周,哺乳期用药需选择肝素类等安全性高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