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胃炎怎么检查
小儿急性胃炎可通过血常规、粪便检查、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腹部超声等方式检查。小儿急性胃炎多由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腹痛、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血常规
血常规是小儿急性胃炎的常规检查项目,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或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常明显升高,病毒感染可能伴随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常规还能评估患儿是否存在贫血或脱水,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2、粪便检查
粪便检查包括常规检查和病原学检测,可观察粪便颜色、性状及是否存在隐血。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细菌培养等能明确肠道感染病原体类型。若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或脂肪滴,可能提示消化功能异常,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评估。
3、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程度,适用于反复呕吐、呕血或疑似胃溃疡的患儿。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出血点,必要时可钳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儿童胃镜检查需在镇静状态下进行,需由经验丰富的儿科消化内镜医师操作。
4、幽门螺杆菌检测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小儿慢性胃炎的常见病因,可通过碳13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或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进行筛查。呼气试验无创且准确性高,适合儿童群体。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是否需根除治疗,避免过度干预。
5、腹部超声
腹部超声可排除肝胆胰脾等腹腔脏器的器质性病变,如胆囊炎、胰腺炎等。急性胃炎患儿超声检查通常无特异性表现,但能评估胃排空情况及是否存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对于腹痛定位不明确的患儿,超声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确诊小儿急性胃炎后,家长需注意调整患儿饮食,选择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呕吐频繁时可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若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发热、血便等警示症状,须及时复诊。日常需培养儿童饭前洗手习惯,避免进食不洁食物,减少胃肠道感染风险。




